会员登录

征文系统

公众号

“担当文化使命 传承中华文明” (五)

首页    网络作家    “担当文化使命 传承中华文明” (五)

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

“担当文化使命 传承中华文明”

短篇作品展示(

 

亲民尚和图

 

春天追着夏天,

青春绽放光芒。

今天追着明天,

舞台越来越宽广。

生命追着理想,

岁月也能生香。

从一朵花

到硕果成行,

从一张白纸

到百里和祥。

今天展开的

新时代巨幅画卷,

没有

张择端的妙笔意深,

也不见

大宋都通衢车马的

画本典章。

 

州,

是诗与画的糅合,

一诗一韵把春风吹醒,

一笔一画把初心点亮。

春风百里,

夏日葳蕤。

岁月,

以万般的深情缱绻,

入画入眼,

入情入心,

惊艳了时光。

 

“初心印蓟”

捧起无声的岁月和有形的信仰,

让党旗在古城上空高高飘扬。

一个社区

一个品牌

一个特色,

让最渺小的细胞

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走进人心的,

除了

了解社情民意的“说事坊”,

还有

把办事窗口挪动到

你我家门口的“四送四帮”。

“代理儿女”的春风

让“爱”填满老人的心房。

 

一张“暖贴招募令”,

一份“志愿者倡议书”,

动动手指,

便可实现

政务自由的“一点通”。

让炎炎夏日

也能送出丝丝

清新凉爽。

“幸福文昌”栏目,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

呈现在“四微”讲堂。

“美颜行动”

让创文创卫的工作

浪高过一浪。

“幸福大集”

深挖优势资源。

居民们忙着赶集点单,

没人去纠结

东家短和李家长

 

一支笔,

把“为人民谋幸福”

表达得淋漓尽致。

几条线,

牵起的是心与心,

连接的是光与光。

画里,

是一眼望不尽的景;

画外,

是一头挑起群众主心骨的

硬脊梁。

张择端画的是

意味深长。

今朝的“亲民尚和图”,

画出了一幅

盛世文昌。

 

作者:赵凤玲(东方了了),女,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革故鼎新组”作家。

 

古渔阳,以百年匠心酿就了一坛好酒

 

四月的流光

从舌尖出发

散发着盎然春意

浩荡的春风

赶写出一首细节生动的诗歌

 

古渔阳

一块藏在时光深处的璞玉

无须在席间宣读颂词

美好的事物一直在发光

当萦绕心间的乡愁叠加在一起

那滋,那味

如春潮涌动

贯穿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的每一分一秒

从心底悄然生出的使命

为饱满的日子加冕

 

壮美的家乡

高耸着一个百年的金字品牌

日月之精,取天地之华

在乡村振兴的项目里

集聚着土气与乡间纯朴

牵动味蕾的

除了广袤的田野

还有沐浴着春风的微醺

 

人以德立,业以信成

崇德守信的理念不止被春风点名

星辰轮转

与时光一起行走的

除了穿梭于华夏的千年文明

还有州的高度

渔阳酒

州的名义

从内而外地散发着光芒

 

琥珀杯里

盛满了古城的千年风雨

也安放了世间所有的圆满

一口渔阳玉液

夹上一箸州河锦鲤

浓香刚烈与丰腴肥美令人欲罢不能

一杯温暖了肠胃

一口慰藉了乡愁

恍若在碧绿澄澈的翠屏湖中荡起了一叶小舟

 

最美的时光

昭示着天人合一的真理

身在

心已随绽放的春天飞到了地球之外

杯与杯相碰

情与情相连

如果一朵花能够吹开一个人的心扉

那么,

这个古城的文化符号便打开了州的一个新窗口

翻开古渔阳的发展史

从嬗变到乡村振兴

注入纯净灵魂的

是与盛世同辉的匠心精神

喊一声:好酒!

诗歌醒了,李白也醒了

古城却醉了

 

作者:付姣蕊,女,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革故鼎新组”作家。

 

青松翠柏莲花峰

 

这里

有悬崖峭壁

有翠柏青松

山水风景处处美如画卷

红色历史篇篇悲壮如歌

这里

是燕山山脉的骄子

是盘山五峰之一的莲花峰

 

这里

曾是冀东抗日的战场

八路军十三团在盘山成立

抗日的烽火

燃遍盘山大地

飘飘战旗红

一场掩护十三团转移的狙击战

在这里打响

七勇士们气壮山河的誓言

在激烈的枪炮声中

山摇地动

 

警卫班长马占东

带领六名战士

犹如出山猛虎抢占莲花峰

迷惑住敌寇千余人

凭着有利地势

杀得贼寇死尸纵横

凭着顽强勇猛

打退敌人数次进攻

为主力转移争取的一分一秒都是那么的惊险而沉重

 

大部队已安全转移

七勇士

终因弹尽粮绝后寡不敌众

坚定着民族解放必胜的信念

宁死不屈的魂魄

砸断枪支而以身殉国

为了抗战胜利

跳崖舍生

 

跳崖的刹那间

一声声怒吼撕裂了长空

只有班长

幸运获救后又重返战场

再立军功

让鬼神惊骇的七勇士

浩气冲天

血染莲花峰

让草木断魂的六名战士

年青的生命化松柏

壮烈莲花峰

 

六名年青的战士啊

我们不知道你家乡何处

不知道你们的年龄

虽然你们没有留下名字

但祖国和人民永远都会记得

你们大义跳崖的高大身影

你们是莲花峰上七勇士

你们是抗日英雄

 

你们洒下热血的地方

草葳蕤

你们跳崖的地方

松柏常青

我们的七位勇士

你们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你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这里

是英勇悲壮的莲花峰

当年的七勇士

你们跳崖的威武形象

永远镌刻在陡峭的石壁上

你们的铮铮铁骨

永远镌刻在盘山人民心中

你们的壮举

已载入民族抗战史册

千古留名

 

巍巍莲花峰

烈士血洒碧空化长虹

年代虽已久远

硝烟战火早已远离这片土地

可你们年青的生命

绽放成了美丽的花朵

在盘山大地上

无声地歌唱

你们不朽的忠魂

永远留在这壮丽的莲花峰上

与青松翠柏常伴

世代常青

 

作者:姜文泽(二泽子),男,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革故鼎新组”作家。

 

《念奴娇·黄崖关》

 

朔风起兮,复卷过,京津要冲之处。营垒山傍,今登上,戚君所镇黄崖。白浆青砖,箭垛鹿角,烽火狼烟熄。胡骑仍惧,炎汉飞将犹存。

忆昔元敬当年,平倭凯歌归,甲胄未卸。又镇雄关,十余载,任尔瓦剌进犯!故地神游,隘口仍壮观,旌旗金鼓。俱过往矣,空自凭栏慨叹。

 

作者:张金文(墨轩居士),男,天津理工大学学生,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网络文学兴趣小组”推荐。

 

2023年10月30日 14:4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