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征文系统

公众号

“喜迎盛会正芳华 青春奋进新时代”短篇文学作品(五)

首页    网络作家    “喜迎盛会正芳华 青春奋进新时代”短篇文学作品(五)

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委会

喜迎盛会正芳 青春奋进新时

短篇文学作品(

(短篇小说两篇

 

山河无恙

李孟曈

鹤山是在晨起诵读时看见王耀的。彼时他正念着南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照汗堪堪念完,抬头便是少年郎笑盈盈的一张脸,丹红的牡丹袍子勾着金丝线,在窗边桃枝缝隙间打下的阳光里闪闪发光。

早啊对方笑着打了招呼,自自然然地翻窗入室,凑到他旁边,脑后的辫子扫过他的脸颊。手不由自主地探到自己颈后,却只抚到新剪的发茬,鹤山打量着陌生的少年你是谁

我是王耀少年坦坦荡荡,笑看他的好友敲上窗框,邀他上街同游。

他看不见我在鹤山震惊的目光里,王耀跟在他们身后,也一同去。生怕友人觉出异样,鹤山警告似的朝这妖精般漂亮的少年挥了下拳头,不再出声搭话。

街上一如既往地热闹,炮火冲不开鼎沸人声,无论如何,日子总要过下去。鹤山瞧着路边摊贩售卖的兰花,友人就拉着他的胳膊朝喧哗处走去,好不容易才在拥挤的人群里抢了个好位置。就听见被人群围在中心的几名学生大声喊德先生和赛先生

青年人的热血是滚烫的。友人也被热烈的氛围所感染,撸起袖子挥到半空中,跟着他们喊了起来。

你不喊吗很神奇,周边吵嚷,王耀的声音却能清晰地传至他耳中。鹤山摇摇头,只是回去后握了半天笔,还是照实把白日里听来的演讲记了个大概。

余下的日子里,鹤山过得很是清闲。自从剪了发辫,吞吐间尽是新鲜的空气他守着父母留下的书斋度日,勉强糊口。只有他能看到的少年赖在他这间小小的书斋,食风饮露,当真不似常人,鹤山便也由着他了。《新青年》他一期不落地买齐了,旧日的经史典籍却也不肯放下。王耀和友人不约而同地笑他是个矛盾体。

钢笔倒是咬牙买了,用过一次鹤山便把它束之高阁,铺开纸张,直言还是毛笔字写着顺畅。反倒是王耀旋开墨水瓶,拿捏不好力度,笔尖挑破了纸页,赫然是个四四方方字。

笔势磅礴,一笔一划皆在锋利处。鹤山想了想,在后面补二字。写完后他直起身,王耀仍是微弓着背,额角沁着细密的汗珠。

耀兄,你怎么了鹤山扶着他坐下,手掌轻轻抵在他背上可是伤口又开始痛了

虽说王耀年纪长他许多,可他身上时不时出现伤口,索性有袍子的红色兜着,场面才不至于太吓人。最要命的就是他背上长长一道刀痕,几乎撕裂了他的整个身体,将他劈作两半,夜里常引得他痛呼出声。

鹤山也曾问过王耀这伤处的原委,对方眉间紧蹙,说是旧时教导过的弟弟一样的邻居砍的,还将他购置的一艘船给撞沉了。对于这番说辞,鹤山半信半疑,却也不忍心再细问。

喝了杯茶,王耀的气息平稳下来小山,今天的报纸还没买,可以劳烦你跑一趟吗

往常这活计都是王耀自告奋勇包揽的,现下他身体不适,鹤山见他催促,也就代他去了。

回来后的青年一声不吭地把报纸放到王耀面前的几案上,脸上阴沉沉的,恰似天边翻滚的墨黑的云。王耀打开报纸,就见头条大字号写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放下报纸,王耀坐到他那一边,脱力般靠到他肩旁此番我那个邻居虽没有亲自动手,却坐收了渔翁之利。齐鲁大地,怎可拱手让与他人

对于王耀的自言自语,听不懂处鹤山是左耳进右耳出,只捕捉到后面一句,也跟着叹息一声弱国无外交

又过了十余年,东北沦陷,王耀时常头痛,冷颤连连,说是邻居所为小小的书斋日渐衰败,鹤山不得不做些别的营生,写几个字贴补些家用

不幸之万幸的地方是养王耀不需要花什么钱这也让鹤山得以积攒下少量银钱,听闻为防外敌掠走国宝,故宫文物即将南迁,他便志愿去协助。鹤山本想让王耀留下打理书斋,熟料王耀听闻他要去帮忙,坚持着要一同前去。

拗不过王耀,鹤山带他去了故宫,填满稻草后扯着棉花塞进木箱,转头发现王耀盯紧了青瓷瓶若有所思。

有什么问题吗鹤山接过瓷瓶,发现并无异样

伏在旁边的王耀突然出:瓶底右侧磕出的坑还在

鹤山依言去找,果然找到了,但王耀方才并未把瓶子拿起来看。

他们来得较晚,参与打包工作两个月后,就接到上面的指令,要将文物们装上列车,秘密运往南方。

消息却被传扬了出去。少数不明真相的民众堵在列车头前,坚决反对国宝南迁,更有甚者扔出的石子擦过鹤山的前额,讥讽着国难当头还管一堆死物做什么。

王耀帮鹤山按住伤处止血,拉着他向后退了退,轻声:文物不在这趟车上

等闹事的民众被警卫队赶走后,鹤山才打听到,原来故宫启用了备用列车和线路,在原定列车被纠缠时发车,眼下已是不可能被追上了。

鹤山松了口气,有心想问王耀是怎么知道的,对上少年十年如一日的稚嫩脸庞,还是把嘴边的话默默咽了回去。

战事愈发紧张,王耀的精神越来越差,清醒的时候也少了。揉着眼睛坐起来,夜间亮起的油灯灭了,日头高悬,不变的是握着钢笔伏案写作的鹤山。

走到桌旁俯下身,王耀抓起写好的一叠手稿,看着动荡时局里上演的悲欢离合,憋不住的哈欠窜出来,打在鹤山耳边小山,这个时候你写这些故事,有意义吗

这是我唯一能做的鹤山头也不抬,灌满墨囊后又投入到下一张稿纸的写作中,垂下熬红的一双眼。

稿费少得可怜,鹤山买了必需的生活用品,取下书架上新到的一本书翻了起来,还有心情跟王耀说笑写得当真是好,我还差得远

外面战火纷飞,浮着墨香的小小书斋是最后的净土。

日本宣布投降那天,王耀的身体仿佛一下子就好了,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沐着日光朝他微笑他还是失败

鹤山望进那双流光溢彩的琥珀色眸子里,看到的是渐趋衰老的自己。

数年后,一个属于人民的崭新中国出现在东方大地建国日晴空万里无云,鹤山临窗听着肃穆的国歌,也跟着喊了

红旗迎风飘扬,飘到他眼前,鹤山才发现他误把王耀的红袍认成旗子了。

王耀总是穿着这种衣服,细枝末节处有少许变化以作区分。浮光流金,鹤山扣住王耀的手腕,看清那袖口闪着的几颗星星,暗道他这是又换新衣服了

漂亮吧,我可是很喜欢的王耀十年如一日的清俊脸庞上露出笑容,藏着小小的得意。

时光冉冉,在经历些许风雨之后,转眼迎来春风扑面

在风雨中遭受挫折的鹤山磕磕绊绊地重归又分给他的旧屋,在门前等到了熟悉的少年。

看到对方那刻,鹤山心里明镜似的,恐怕王耀从未离开过。他费力地咳了几声,在王耀的搀扶下坐到床边,嘶哑着嗓:耀兄还是那般年轻,如今身体可好了

回答他的是由远及近的朗朗读书声,和着久久沉寂的雀鸟欢愉的叫声,清脆而又嘹亮。鹤山感觉身体突然变得很轻很轻,猛然间就飘离地板,脑袋抵着棚顶,轻轻松松地俯视着王耀合上床边老人的眼睛。

地间的少年仰起头,面色平静,抬手朝前一指,向着读书声的来处,尽头有引他归去的路。

等一等鹤山俯身捉住了王耀的衣袖王耀,你是谁

手里边的布料渐渐破碎,直至消散,眼前少年人的面容也缓缓融化,余下耳边亲切的话语天地间生出了我,山河湖海流经之处都有我留下的足迹,五千载传承下来的血脉都是我的子民。我是王耀,生而为王耀我华夏的王耀

次日,有村人推门而入,发现鹤山已逝,合力将其安葬。

高考恢复后,各大高校广纳贤才,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编写新教材时感念李鹤山先生生平事迹,故而拟作人物传记,题为《山河无恙》。

 

作者简介:

李孟曈,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网络文学兴趣小组成员。

img1

暗香

孙也腾

多年后,他常常跟我讲起他的往事那时我想法比较多嘛,也时刻想着做点什么 

他高中学了理科,尽管比起理科来文科他更擅长。每每有人问他,他就失笑:当时年轻,加上自己想拓宽一下学识。

他自言自语,手却摩挲着书桌上他最新出版著作的封皮。后来下定了决心,不顾家人的反对私自改了专业,学了文学。

有朋友问他何必经历那么多波折,他笑而未答。

他确是喜爱文学的,但文学跟他想象的实在不一样,虽然他的确感到了如鱼得水。在大学的时候,他参加了文学社和传统文化社,自己还另创办了文化社群。

每至双休日,他带着几名师友,在咖啡馆和饭桌上喝茶对谈,到社区公益宣讲,开办读书会;在公众平台,他开直播间进行公益直播,也在公众号上分享一些读书心得和优质文章。参与的人越发多起来,人们开始逐渐接受他的一些分享活当然,以公益活动为主的他,自然没有太多收入。

你图什么?几位靠做兼职、家教赚到钱的朋友疑惑地问他。

虽为朋友,很多人也不甚了解我,我大概也不很理解那时的我罢他自嘲,眼里浮现出一丝感怀我本就不是为赚钱来着,我只是认为我该做一些分内之事。

大学毕业,同学们大多选择了读研,也有的进了企业工作。他发表了几篇论文和作品,一面继续运营着他的社群,一面也攻读了研究生。相比一些成绩优异直接面向研究的同学,他显得不温不火,但也循序渐进。

那个时候,总见他在电脑前整理文章。其文多发表在《文化报》上,讲的多是关于文化建设的个人观点,其中不少从著作和自己研究中提取出的方法论显得很新奇独到毕竟要做做学问,有感而发罢了

有一年,应国家要求,偏远山区需要一批志愿者到当地村中做讲师,开一些讲座以丰富文化生活。他心中大动,不顾父母劝阻,私下带着文化社群里几名志同道合的骨干,一同前往。一去,就是三年。

当地不少人还刚刚脱贫,生活较苦,文化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也还没有专人来过问。风土不适,几名骨干衣食不饱,逐渐意兴阑珊;但每每失意时,看到他始终跃跃欲试的神情,渐渐地也折服于他的热情与能力,纷纷打消了退缩之念,付出才智来帮助他策划完善。

他将自己在文字与设计上多年的功底掏出,做宣传海报,开公益讲座;不仅仅是定期讲的读书经验分享,他还自办社区刊物,常常利用网上的一些成功案例,编成文章,来激励人们参加文体活动。

得益于政府的支持,网上捐赠的大量书籍、办公用品,他在村中筹建了图书角,阅览室。人们在投身田间劳作,发展各类产业的闲暇,均被其组织的各种新颖活动吸引,文化气息在人们心中涤荡。渐渐地,人们认识到了文化在生产生活的重要作劳逸结合,丰富阅历,陶冶情操。

山区建设的日子,似乎每日都平添一缕书卷气。有几位扛着锄头的村民,讲座之想要找他学习写作和文化知识他几夜思索,终与几位骨干通力合作,打磨出一套公益课程体系

许多人慕名而来,有几位地道的农民朋友甚至通过练习实践成为了编辑与乡土作家、诗人;他来的第二年,他所在地区的高考,走出村子的大学生数量竟是往年的两倍。

三年过,得益于国家先进的扶贫政策,村子已成功致富。可这个村子的富有,已不仅仅体现于村民们的物质生活中。他走的时候,欢送他的队伍里,有的穿了干净的长衫,有的手捧高精度相机,有的举着他刚出版不久的著作与社区主办的已成为月刊的知名杂志。

人们举起横文化生活之,挥手送别,人们眼里写满不舍,孩子们眼里闪了泪花。他欣慰一笑,挥挥手,踏上了归途,深藏功与名。

归家。父母见他瘦了两圈,不免心疼,但都没责怪他当初的不辞而别。父母从来知道他的心思。

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他笑笑,眼中满是怀恋脱贫致富,我以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人们的生活从苦到甜,这期间没有文化精神的熏陶是会被物欲带入歧途的。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小康的精神动力;若真没有,我愿尽毕生所学作那开拓者,发起者,让人们在彷徨的时候,能找到我们民族自古以来不竭的精神动力

我问他:如果让你继续去做扶贫攻坚中的文化建设者,你愿意吗?

他放下那本著作,从书架抽出新一期《文化报》,翻到【记录】专栏递给我我翻开报纸,报纸上的专栏里,是数十名青年的文化建设工作行纪,很多人是他当时一同前往的骨干,后来都成了独当一面的文化建设者。

忽而,他站起身来,望了望窗外,一字一顿地说如果有机会,请让我继续去……

 

作者简介:

孙也腾,天津市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网络文学兴趣小组成员

img2

 

2022年6月10日 07:4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