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征文系统

公众号

散文创作要接地气儿

首页    批评家论坛    散文创作要接地气儿

散文创作要接地气儿

李克山

我的散文《妻子和土地》,去年在《天津日报》发表,并在“天津市区县文学擂台赛”中获得散文“擂主奖”,现结合此篇谈谈散文创作的粗浅体会。
农村进行体制改革,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分地之时,农民不亚于一解放得到土地的那种心情,村民们喜上眉梢,奔走相告,小村像过节一样沸腾了!妻子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也和大家一样眼睛闪着亮光,脸上洋溢着难以自抑的笑容!我是个文学爱好者,平时常给报刊写点儿什么,见此情此景,心里不由一动,便产生了写一写的念头。
我虽然在外工作多年,但因妻子当时尚未“转非”,我在节假日总得回家,又因为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乡情较重,村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分到土地的喜悦心情,无时无刻不引起我的感情激动。然而,我并没有像抓写新闻稿那样忙着动笔,而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写的,所以写出来既有分地时的热烈气氛,又有我和妻子雨前给玉米秧施肥,雨中妻子踩泥“蘑菇”堵豁口,以及“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异景象。文章写完很快在当地报纸发表,并于“三八”妇女节前夕被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节目播出。此次参加“区县文学擂台赛”,我又对其作了认真修改,并加上妻子农转非搬进城里,看到土地收回,小毛驴卖掉后的复杂心情,这更使人物的内心世界得以进一步展示。
近些年来,我在文学创作的苦旅中,经受了新的思潮和多种新的文学流派的冲击,曾一度动摇向“城市化”转轨,写吃穿购物,写谈情说爱,写科学养生……虽然写出一些也发表一些,但总觉写着很蹩脚很艰难,更缺少激情和不能得心应手。思想上的迷惘与困顿,使我很苦恼。后来,天津师大擅长写文学评论的文友孙玉茹对我说:“写文章得有‘地气儿’,不能看风使舵。”她的话很简短却很发人深思,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地气儿”,那么我的“地气儿”是什么呢?是农村是农民,这才是我写作的根基和写作的灵魂。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的表现手法固然重要,但不能盲目地“追风”、“赶时髦”,不能抛弃个人优势而轻易地“颠覆”自己。蒋子龙说:“按照别人的脚印,走不出自己的文学创作的路,自己的路要自己去闯、去踩。”看来,写作应有自己的特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好自己的“位子”、自己的“发射架”,选择那些自己熟悉的想写而又能够驾驭的题材,在自家的田园里耕耘播种,这样才有可能迎来收获的季节。

经过一番周折思索,思想从纷乱中渐渐地清醒过来,写作又从“城市”转回“乡村”,又接上了自己的“地气儿”。心里有了“地气儿”,写起来就有了底气,笔下就有了灵气。因此,很快写出一批富有乡土气息的散文,发表后很得读者的喜爱。
在钢筋水泥的楼房里居住久了,总觉离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远脑子里越来越空。曾有一阶段,我写散文主要靠在记忆的深井里打捞,靠查阅资料网上浏览。这样,“井”里的“精华”很快就被打捞得所剩无几。后来我想,蜜蜂只酿蜜不采食花粉、蚕只吐丝不咀嚼桑叶,是长久不了的,要使自己获得“新生”,必须推倒心中那堵“墙”,冲垮思想上的阻隔,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接上自己的“地气儿”。因此,我常骑着车回乡下老家住一住,看看村貌街景的变化,到责任田里干点活,和农民朋友聊聊天,在“最底层”感受时代的脚步声。这样一来,我觉得自己笔耕的田园里又有了几许新绿,创作的小河里又多了流动的活水。

2012年1月10日 20:11
浏览量:0
收藏